新常态下传统钢铁盈利模式需改变
当前,我国经济经过长期高速增长后,已进入中速或中高速增长的平稳发展状态,这一状态被业界称为新常态。具体到钢铁工业,就是从行业的超常规高速增长回归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稳运行状态。进入新常态,意味着钢铁行业依靠需求高速增长拉动的市场红利期已经结束,用钢需求和价格将在一定的绝对值空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各种要素价格也将回归到合理的价值区间。钢铁工业回归到理性和平稳发展的常态期,这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钢铁企业持续高成本、低价格、低增长、低效益的运行特征,进一步体现了行业进入新常态转档期的发展趋势。
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当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转档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进一步突显。而产能相对过剩是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基本特征,也是产业成熟的主要标志。钢铁市场从告别短缺到相对过剩,用钢需求增长趋缓,意味着市场供大于求将成为常态;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的制约,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意味着相对刚性的生产运行成本将成为常态;随着下游用钢产业发展转型和需求结构升级,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需求开始逐步替代量大面广的同质化需求并成为常态,等等。
市场环境的变化必将催生钢铁企业形成新常态下的竞争生态。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正在由装备、技术、成本、产品的要素差异化,发展为包括生产组织、资源配置、营销渠道、技术服务、体制机制在内的系统差异化,企业仅靠一、两个独特优势就能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进入新常态,最根本的是钢铁企业在高增长和高盈利期形成的传统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面临严峻挑战。钢铁企业应彻底丢掉市场幻想,摆脱对市场红利的依赖,抓紧建立适应市场新常态的盈利与发展模式,从产品到产业链,从资源配置到技术服务,从资源结构到品种结构,从研发机制到营销模式,全方位适应常态化的市场环境,这才是摆脱生存困境、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钢铁企业应坚守低成本战略
面对资源环境的制约和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刚性,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道路,是整个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是钢铁企业最基本的生存战略。
第一,应延伸成本内涵,强化产业链全成本意识。彻底改变在行业高增长、高盈利阶段对成本的狭隘认识,从侧重生产成本、工序成本和显性成本,到更加关注经营成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和隐性成本;从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提升技术和工艺装备,改善消耗指标来降低成本,到全面优化管理系统、改善成本结构,增强对成本的综合控制能力;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建立常态化的全产业链成本控制体系。
第二,应大力削减钢铁产业链上的高额附加成本。许多企业长期依靠高负债支撑的发展模式、高成本支撑的生产方式、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模式,在产业链各环节沉淀的高额附加成本,制约了竞争力的提升。比如,生产经营基建技改领域的各种外委、外雇、外包,采购和销售领域大量的中间环节,等等。其实,国内部分钢铁企业与浦项等国外一流企业成本上的主要差距不在生产工序和消耗指标上,而在基本生产要素以外的额外费用上,消减所谓的附加成本,才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真正体现。
第三,应建立常态化的低成本结构模型。彻底摒弃以高成本支撑高产出的生产组织方式用高昂的结构成本来保障生产的稳定运行和高档次的品种结构等低效资源配置方式,建立以经济料为支撑的消耗结构,以稳定质量和低成本为前提的工艺流程、技术路线,构建产品同质化时代的低成本优势。
渠道和服务成为钢企盈利的关键
在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用钢需求不仅在数量的增长速度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在需求结构和品质服务等内涵和外延上发生了深刻变化。量大面广的需求逐步被多品种、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所取代,用户不仅关注钢材产品本身,更加关注钢材产品给自己能够带来的价值,也就是钢铁企业给终端用户创造的价值。
在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的常态下,必然会促进钢铁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促进钢铁企业将产业链条向下游用户延伸。因为,用户选择的不仅仅是钢铁材料本身,而是能够给自己带来价值的合作伙伴。随着形势的发展,钢铁企业传统的以中间贸易商为主要依托、脱离终端用户的批发式营销模式将走向终结。钢铁企业制胜于市场的法宝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与下游战略用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关系链,以及维持这一关系链的渠道和服务。
未来,渠道和服务的差异化,将形成企业之间盈利模式的差异化。因此,钢铁企业应适应用户需求变化,彻底颠覆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经营理念,摆脱传统渠道依赖,加强以主要面向终端用户、稳定客户群为基本支撑的战略营销、技术营销和服务营销,形成钢铁企业与上游大型原燃料供应商、下游战略用户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将上下游产业链连接成相对稳固的价值创造链,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通过软实力重塑钢企竞争力
过去20年,我国钢铁行业基本完成了装备档次升级。钢铁需求高速增长的时代,也是钢铁企业硬件水平大跨越大比拼的时代。目前,钢铁企业面临的不仅有产品的同质化,还有装备、工艺等方面的同质化。在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的同质化时代,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将集中体现在管理的软实力上。未来,软实力的强弱将决定一个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高低。
提升管理软实力,是一项以理念提升为先导,以体制变革机制创新为动力,彻底改变企业经营模式、发展模式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建立以用户为驱动、以产线为中心的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方式,低成本的生产运行方式,全面对接市场、紧密连接客户的营销服务模式,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模式和产业链布局方式,等等。
总之,钢铁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中愈加发挥决定性作用。钢铁企业只有颠覆高盈利期形成的传统思维定势,建立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才能彻底摆脱困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充分借鉴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创新机制,不断提升管理与发展水平,积极顺应常态化的市场环境。www.nbwfg.com
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当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转档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进一步突显。而产能相对过剩是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基本特征,也是产业成熟的主要标志。钢铁市场从告别短缺到相对过剩,用钢需求增长趋缓,意味着市场供大于求将成为常态;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的制约,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意味着相对刚性的生产运行成本将成为常态;随着下游用钢产业发展转型和需求结构升级,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需求开始逐步替代量大面广的同质化需求并成为常态,等等。
市场环境的变化必将催生钢铁企业形成新常态下的竞争生态。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正在由装备、技术、成本、产品的要素差异化,发展为包括生产组织、资源配置、营销渠道、技术服务、体制机制在内的系统差异化,企业仅靠一、两个独特优势就能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进入新常态,最根本的是钢铁企业在高增长和高盈利期形成的传统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面临严峻挑战。钢铁企业应彻底丢掉市场幻想,摆脱对市场红利的依赖,抓紧建立适应市场新常态的盈利与发展模式,从产品到产业链,从资源配置到技术服务,从资源结构到品种结构,从研发机制到营销模式,全方位适应常态化的市场环境,这才是摆脱生存困境、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钢铁企业应坚守低成本战略
面对资源环境的制约和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刚性,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道路,是整个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是钢铁企业最基本的生存战略。
第一,应延伸成本内涵,强化产业链全成本意识。彻底改变在行业高增长、高盈利阶段对成本的狭隘认识,从侧重生产成本、工序成本和显性成本,到更加关注经营成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和隐性成本;从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提升技术和工艺装备,改善消耗指标来降低成本,到全面优化管理系统、改善成本结构,增强对成本的综合控制能力;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建立常态化的全产业链成本控制体系。
第二,应大力削减钢铁产业链上的高额附加成本。许多企业长期依靠高负债支撑的发展模式、高成本支撑的生产方式、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模式,在产业链各环节沉淀的高额附加成本,制约了竞争力的提升。比如,生产经营基建技改领域的各种外委、外雇、外包,采购和销售领域大量的中间环节,等等。其实,国内部分钢铁企业与浦项等国外一流企业成本上的主要差距不在生产工序和消耗指标上,而在基本生产要素以外的额外费用上,消减所谓的附加成本,才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真正体现。
第三,应建立常态化的低成本结构模型。彻底摒弃以高成本支撑高产出的生产组织方式用高昂的结构成本来保障生产的稳定运行和高档次的品种结构等低效资源配置方式,建立以经济料为支撑的消耗结构,以稳定质量和低成本为前提的工艺流程、技术路线,构建产品同质化时代的低成本优势。
渠道和服务成为钢企盈利的关键
在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用钢需求不仅在数量的增长速度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在需求结构和品质服务等内涵和外延上发生了深刻变化。量大面广的需求逐步被多品种、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所取代,用户不仅关注钢材产品本身,更加关注钢材产品给自己能够带来的价值,也就是钢铁企业给终端用户创造的价值。
在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的常态下,必然会促进钢铁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促进钢铁企业将产业链条向下游用户延伸。因为,用户选择的不仅仅是钢铁材料本身,而是能够给自己带来价值的合作伙伴。随着形势的发展,钢铁企业传统的以中间贸易商为主要依托、脱离终端用户的批发式营销模式将走向终结。钢铁企业制胜于市场的法宝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与下游战略用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关系链,以及维持这一关系链的渠道和服务。
未来,渠道和服务的差异化,将形成企业之间盈利模式的差异化。因此,钢铁企业应适应用户需求变化,彻底颠覆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经营理念,摆脱传统渠道依赖,加强以主要面向终端用户、稳定客户群为基本支撑的战略营销、技术营销和服务营销,形成钢铁企业与上游大型原燃料供应商、下游战略用户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将上下游产业链连接成相对稳固的价值创造链,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通过软实力重塑钢企竞争力
过去20年,我国钢铁行业基本完成了装备档次升级。钢铁需求高速增长的时代,也是钢铁企业硬件水平大跨越大比拼的时代。目前,钢铁企业面临的不仅有产品的同质化,还有装备、工艺等方面的同质化。在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的同质化时代,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将集中体现在管理的软实力上。未来,软实力的强弱将决定一个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高低。
提升管理软实力,是一项以理念提升为先导,以体制变革机制创新为动力,彻底改变企业经营模式、发展模式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建立以用户为驱动、以产线为中心的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方式,低成本的生产运行方式,全面对接市场、紧密连接客户的营销服务模式,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模式和产业链布局方式,等等。
总之,钢铁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中愈加发挥决定性作用。钢铁企业只有颠覆高盈利期形成的传统思维定势,建立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才能彻底摆脱困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充分借鉴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创新机制,不断提升管理与发展水平,积极顺应常态化的市场环境。www.nbwfg.com
上一篇: 精密管尺寸偏差
下一篇: 淡上加淡,短期内无缝管市场难抬头